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江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0:48:01  浏览:96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江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府[2004]24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江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十二届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五月三十日




江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防止行政过错行为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高效行政。发布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措施和做出行政决定,必须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行政行为有过错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三条 行政机关必须依据各自职能建立、完善、规范和公开下列内部行政管理制度。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主体建立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承担行政执法责任的工作制度,保障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地实施。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定员定岗定职责,根据本单位职责权限和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目标和管理办法,保证内部分工合作有序进行。



  实行限时办理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发展实际,根据轻重缓急合法、合理确定行政管理事项及其各个环节的具体办理时限,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实行公开办事制,明确和公开办事依据、办事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办事纪律,增强权力运作透明度,方便行政管理相对人办事。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行政机关应制发贴有工作人员相片及注明姓名、职务的身份牌。工作人员上岗时,应将身份牌放置在办公桌明显位置或佩带胸前。工作人员外出执法时,应按有关规定着装,并主动出示有关执法证件。



  实行首问责任制,外来办事人员通过电话、传真等通讯工具或本人来访所接触的第一人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做到文明、礼貌,认真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要求,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业务要立即予以处理,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业务要指引到相应的部门处理。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而未能按时限完成岗位工作目标以及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属国家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管理职责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市属组织的工作人员。



  第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受理、许可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二)受理后应开具受理回执而不开具的;



  (三)申请资料不全未一次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首问未能清楚告知申请具体要求的;



  (四)非法设立有偿咨询程序的;



  (五)不予受理、许可而不告知理由的;



  (六)无法定依据实施许可的;



  (七)不依照法定程序,或者非法设立许可程序实施许可的;



  (八)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许可的;



  (九)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完成许可事项或者告知办文结果并发文的;



  (十)无法定依据或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和许可费用等各种规费的;



  (十一)违法委托或授权中介机构、下属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代行许可管理权的;



  (十二)违法准许中介机构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许可代理活动的;



  (十三)不公开许可结果的;



  (十四)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的;



  (十五)其他违反许可工作规定,贻误许可工作或者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前款所称许可,指依法规定应予批准、核准、登记、备案及其他性质相同或者近似的行政行为。



  第八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征收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征收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征收的;



  (二)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增加或设立征收项目,擅自改变征收标准的;



  (三)未按法定范围、时限实施征收的;



  (四)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五)实施征收不开具合法收据或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票据的;



  (六)不出示征收资格、许可证件实施征收的;



  (七)被征收单位或个人对征收有异议时,不告知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八)其他违反征收规定的行为。



  前款所称行政征收,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事项。



  第九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检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检查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无正当理由、事项、内容、对象实施检查的;



  (三)不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



  (四)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检查的;



  (五)不按法定权限或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六)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七)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八)违反规定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九)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第十条 行政机关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依据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五)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七)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



  (八)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或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九)符合听证条件,未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可以要求听证或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十)未依法告知被处罚人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十一)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非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滞留等强制措施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法定时限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非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复议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而不予受理的;

  

  (二)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



  (三)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



  (四)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内部事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来文、来电、来函,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办的;



  (二)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能完成交办工作的;



  (三)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的;



  (四)对不属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移送,置之不理的;



  (五)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协商或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未报请上级领导或机关裁决,擅作决定的;



  (六)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



  (七)对外发文,未严格核对文种、文号、格式、文字及加盖印章,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



  (八)未经领导审定签发对外发文的;



  (九)未按规定时限对外发文的;



  (十)未按规定使用公章的;



  (十一)其他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贻误行政内部事务管理工作的。





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划分与承担



  第十四条 行政过错责任分为:直接责任、直接领导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负直接责任。



  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六条 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七条 承办人提出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审核人负直接领导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八条 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九条 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条 领导指令、干预,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指令、干预的领导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一条 集体研究、认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持错误意见包括赞成错误意见的人负直接责任,持正确意见的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上级机关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十三条 经过听证作出的决定,批准人同意听证主持人的错误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听证主持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直接领导责任,批准人不采纳听证主持人的正确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四条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复议机关负责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两人以上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责任。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扣发考核奖;



  (四)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五)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



  (六)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二十七条 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行政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和特别严重过错:



  (一)情节轻微,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



  (二)情节严重,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



  (三)情节特别严重,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属特别严重过错。



  第二十八条 一般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


)、(二)、(三)项行政处理;对负直接领导责任者和主要领导责任者,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三)项行政处理。



  第二十九条 严重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单独给予或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令第126号



《福建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已经2013年10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长  苏树林

  2013年10月17日



  福建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校车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履行以下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组织制定、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确定校车运营模式,推进校车运营专业化;

  (二)建立校车经费投入和多渠道筹措机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校车服务;

  (三)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重大事项,解决校车安全管理有关问题;

  (四)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学校对口划片,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

  (五)发展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站点,以及校车行驶路线、停靠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六)保障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七)建立和完善校车使用许可审查工作机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学校撤并应当先建后撤,撤并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条 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一)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协调和制定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建立校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根据成员单位工作职能安排工作任务,督促责任单位加强校车安全管理,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行动;

  (四)研究解决执行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的重大问题;

  (五)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本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二)参与制定并实施校车服务方案;

  (三)建立校车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和录入校车信息;

  (四)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学校校车安全管理和工作目标考核;

  (五)指导、监督学校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六)受理、分送、审查和上报校车使用许可申请;

  (七)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八)参与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

  (九)落实校车联席会议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二)参与制定并实施校车服务方案;

  (三)参与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

  (四)落实校车联席会议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对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提出意见;

  (二)依法核发校车标牌和校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三)审批、注销校车驾驶人资格,依法对校车驾驶人驾驶资格进行审验;

  (四)依法查处校车、校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五)定期将校车、校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信息抄送教育、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单位;

  (六)每月将校车标牌的发放、变更、收回等信息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

  (七)依法查处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等违法行为;

  (八)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二)参与制定校车服务方案;

  (三)合理规划农村客运线路,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技术条件;

  (四)对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提出意见;

  (五)对提供校车服务的道路运输企业和公共交通企业的营运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六)依法查处非法从事运送学生的营运活动;

  (七)建立并督促汽车维修企业落实校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八)参与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

  (九)落实校车联席会议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市政、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本办法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校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义务。

  第九条 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内容。

  第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设立校车运营单位和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运输、市政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管理职责,做好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隐患排查。

  第十二条 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义务教育学校设点布局进行调整而造成学生上下学困难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公共交通或者安排住宿。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且道路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开通学生周末上下学接送班车,班线应当延伸到所有通客车的行政村。

  第十三条 对专用校车依法免征车船税。

  对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按照校车运营和学生周末班车班线开通情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补贴,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具体补贴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采取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授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有关部门、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不租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或者其他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掌握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第十六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工作责任,确保车辆的各项技术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校车使用学校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约定随车照管人员。

  第十七条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所在地的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应当附上会同公安、交通运输或者道路、交通设施管理部门实地查看校车运行方案记载的行驶线路和停靠站点,审查开行时间和选用的车型是否合理的有关材料。

  第十八条 校车行驶线路需要跨越二个以上设区市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程序,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批准决定前,应当征求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意见,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并在作出批准决定后,将批准文件抄送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校车行驶路线需要跨越设区市范围内二个以上县(市、区)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受理校车使用许可申请,参照前款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严禁伪造、变造、租借、买卖、转让校车标牌,严禁使用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

  第二十条 对依法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在车辆上安装、使用具有视频监控和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实行动态管理;接入当地公安或者交通运输部门监控平台,以实行实时监控。

  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对其配备的校车按照前款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并纳入当地公安或者交通运输部门的监控范畴。

  第二十一条 校车使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校车标牌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与校车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一致。

  第二十三条 已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并将校车标牌交回原核发标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一)机动车达到报废标准的;

  (二)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

  (三)校车使用许可被吊销、注销或者撤销的。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校车驾驶资格,依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校车。禁止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校车。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职责的举报,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学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学校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租借、买卖、转让校车标牌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罚款:

  (一)未安装、使用具有视频监控和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的;

  (二)校车标牌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发生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未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交回校车标牌的。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致使本行政区域发生校车安全重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经贸、财政、市政、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价格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 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依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提供幼儿专用校车服务的,享受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税收优惠和政府校车补贴。

  第三十二条 用于接送小学生、幼儿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可以在本办法施行后6年内使用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并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

  在《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24407-2012)实施之日前购买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小学生校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10年内,可以作为接送幼儿上下学的非幼儿专用校车使用。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

国家税务总局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
国家税务总局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税务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提高汇算清缴工作质量,制定本规程。
一、汇算清缴的对象
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对象为该汇算清缴年度内办理税务登记并开始生产、经营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二、汇算清缴工作的内容
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由企业负责自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额,自核和填报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及其有关资料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应补缴的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年度申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后,下发汇算清缴结果通知书,进行资料汇总、情况分析、工
作总结。
三、汇算清缴工作程序及要求
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分为宣传准备、汇算清缴实施及总结考评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间要求安排如下:
(一)宣传准备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认真作好以下汇算清缴宣传、准备工作:
1.根据实际情况以公告或其他方式向纳税人明确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应报送的资料及其他应注意事项。必要时,还应组织企业(尤其新办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培训、辅导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及手续;
2.明确负责汇算清缴工作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理顺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对相应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3.建立汇算清缴工作台帐,以电脑或手工形式记录纳税人预缴税款、获利年度、减免税、亏损弥补、纳税年度的确定等情况;
4.向上级税务机关领取或按规定的式样印制汇算清缴有关的表、证、单、书。
(二)汇算清缴实施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完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催报、验收、资料的补正、审核、税款的补(退)手续。
1.对未按规定期限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企业,应按“办法”第九条的规定,进行催报、处罚,并核定其应纳税额;
2.主管税务机关接到企业报送的所得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后,应检查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报齐有关附表、文件等资料,应通知企业在10日内补齐;
3.对企业报送的有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核:
(1)审核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会计决算报表、中国注册会计师查帐报告的数字是否一致,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楚,计算是否正确;
(2)审核企业是否按规定结转或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额;
(3)审核企业是否符合税收减免条件,包括对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的减免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无税务机关或地方政府的正式批文;企业所处减免税年度的情况,何时应恢复征税等;
(4)审核总机构汇总和外国企业营业机构合并申报所得税,其分支机构或各营业机构是否按规定分别计算各自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额;
(5)审核企业已预缴所得税的税票,确认其实际预缴的税额;
(6)审核企业是否已按注册会计师查帐报告对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作出调整。
4.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年度申报表及其附表和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后,如果发现申报表有问题的,应在5月底之前下发汇算清缴结果通知书(式样见附件1、2)。附件1用于在规定期限内汇算清缴发现有问题需要更正的企业;附件2用于在规定期限内未申报并经主管税务
机关催报仍无效的企业。
(三)总结考评阶段。各地税务机关应在每年7月15日前完成汇算清缴工作的资料归档、数据统计、汇总以及总结等项工作,并于7月31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汇算清缴工作总结及有关汇总表(见附件3、4、5)。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汇算清缴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分析:包括企业自行申报情况及主管税务机关的调整情况(调整项目、金额及依据);对企业的开业率、汇算清缴率、所得税预缴率、税收负担率、企业亏损率等指标的情况进行逐项分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率低于100%的地区,要单独说明原因。

2.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所得税额与上一年度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其中应重点分析税源大户和占本地税源主导地位的行业的收入变化情况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3.汇算清缴工作的主要做法:包括汇算工作的组织安排落实情况,对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对企业的前期宣传、培训、辅导情况、汇算资料的审核方法、汇算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情况等。
4.汇算清缴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或建议:分企业和税务机关内部两个方面,企业方面主要包括自行申报和自核自缴情况、执行汇算清缴办法的情况等;税务机关方面主要包括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软件及工作规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有无问题,需要如何改进。
5.下一年度汇算清缴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四、本工作规程自2000年度起执行。总局以国税发〔1997〕104号文印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规程》同时废止。

附件1: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果通知书

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 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收悉。经初步审核,你公司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果如下:
1.(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元;
2.减免所得税额:元;
3.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元;
4.境外应补所得税额:元;
5.政策性抵免所得税额:元;
6.已预缴所得税额:元;
7.应补(退)所得税额:元;
8.其他
你公司已补税额与本通知中确定的应补税额不符或涉及退税的,应于5月31日前按本通知中确定的应纳税额来我局办理补、退税事宜。对你公司上述年度所得税的检查,我局将另行安排。
特此通知,请依照执行。
税务机关(章)
年 月 日

附件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

公司:
由于你公司未按税法规定的期限办理 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申报,经催报仍无效,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3条的规定,核定你公司 年度所得税应纳税额为 元,扣除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应补缴税款 元,限于 年 月 日前将该税款补缴入库

税务机关(章)
年 月 日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
编报机关: 经济类型代码: 经济类型: 年度
----------------------------------------------------
| | 行 | 合计 |农、林、牧、| | |
| 项目 |---|------------| |采掘业| 制造业 |
| | 次 |本年数|比上年增(减)额| 渔业 | | |
|----------------|---|---|--------|------|---|-----|
|一、登记企业户数 | 1 | | | | | |
|----------------|---|---|--------|------|---|-----|
|二、停业企业户数 | 2 | | | | | |
|----------------|---|---|--------|------|---|-----|
|三、开业企业户数 | 3 | | | | | |
|----------------|---|---|--------|------|---|-----|
|四、汇算清缴户数 | 4 | | | | | |
|----------------|---|---|--------|------|---|-----|
|五、盈利企业户数 | 5 | | | | | |
|----------------|---|---|--------|------|---|-----|
| 其中:减免企业户数 | 6 | | | | | |
|----------------|---|---|--------|------|---|-----|
| 销售(营业)收入总额 | 7 | | | | | |

|----------------|---|---|--------|------|---|-----|
| 其中:出口收入总额 | 8 | | | | | |
|----------------|---|---|--------|------|---|-----|
| 销售折让与折扣 | 9 | | | | | |
|----------------|---|---|--------|------|---|-----|
| 销售(营业)成本 |10 | | | | | |
|----------------|---|---|--------|------|---|-----|
| 销售(营业)税金 |11 | | | | | |
|----------------|---|---|--------|------|---|-----|
| 销售费用 |12 | | | | | |
|----------------|---|---|--------|------|---|-----|
| 管理费用 |13 | | | | | |
|----------------|---|---|--------|------|---|-----|
| 财务费用 |14 | | | | | |
|----------------|---|---|--------|------|---|-----|
| 销售(营业)利润(亏损)额 |15 | | | | | |
|----------------|---|---|--------|------|---|-----|
| 其他业务利润(亏损)额 |16 | | | | | |
|----------------|---|---|--------|------|---|-----|
| 营业外收支净额 |17 | | | | | |
|----------------|---|---|--------|------|---|-----|
| 其他损益净额 |18 | | | | | |
|----------------|---|---|--------|------|---|-----|

| 利润总额 |19 | | | | | |
|----------------|---|---|--------|------|---|-----|
|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 |20 | | | | | |
|----------------|---|---|--------|------|---|-----|
| 应纳税所得额 |21 | | | | | |
|----------------|---|---|--------|------|---|-----|
| 应纳税所得额调增(减)额 |22 | | | | | |
|----------------|---|---|--------|------|---|-----|
| 实际应纳税所得额 |23 | | | | | |
|----------------|---|---|--------|------|---|-----|
|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24 | | | | | |
|----------------|---|---|--------|------|---|-----|
| 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25 | | | | | |
|----------------|---|---|--------|------|---|-----|
| 减(免)企业所得税额 |26 | | | | | |
|----------------|---|---|--------|------|---|-----|
| 应纳地方所得税额 |27 | | | | | |

|----------------|---|---|--------|------|---|-----|
| 实际应纳地方所得税额 |28 | | | | | |
|----------------|---|---|--------|------|---|-----|
| 减(免)企业所得税额 |29 | | | | | |
|----------------|---|---|--------|------|---|-----|
| 外国税额扣除 |30 | | | | | |
|----------------|---|---|--------|------|---|-----|
| 政策性抵免所得税额 |31 | | | | | |
|----------------|---|---|--------|------|---|-----|
| 全年已预缴企业所得税额 |32 | | | | | |
|----------------|---|---|--------|------|---|-----|
| 全年已预缴地方所得税额 |33 | | | | | |
|----------------|---|---|--------|------|---|-----|
| 应补所得税额 |34 | | | | | |
|----------------|---|---|--------|------|---|-----|
| 应退所得税额 |35 | | | | | |
|----------------|---|---|--------|------|---|-----|
| 税后利润 |36 | | | | | |
|----------------|---|---|--------|------|---|-----|
|六、亏损企业户数 |37 | | | | | |
|----------------|---|---|--------|------|---|-----|
| 销售(营业)收入总额 |38 | | | | | |
|----------------|---|---|--------|------|---|-----|

| 其中:出口收入总额 |39 | | | | | |
|----------------|---|---|--------|------|---|-----|
| 销售折让与折扣 |40 | | | | | |
|----------------|---|---|--------|------|---|-----|
| 销售(营业)成本 |41 | | | | | |
|----------------|---|---|--------|------|---|-----|
| 销售(营业)税金 |42 | | | | | |
|----------------|---|---|--------|------|---|-----|
| 销售费用 |43 | | | | | |
|----------------|---|---|--------|------|---|-----|
| 管理费用 |44 | | | | | |
|----------------|---|---|--------|------|---|-----|
| 财务费用 |45 | | | | | |
|----------------|---|---|--------|------|---|-----|
| 销售(营业)利润(亏损)额 |46 | | | | | |

|----------------|---|---|--------|------|---|-----|
| 其他业务利润(亏损)额 |47 | | | | | |
|----------------|---|---|--------|------|---|-----|
| 营业外收支净额 |48 | | | | | |
|----------------|---|---|--------|------|---|-----|
| 其他损益净额 |49 | | | | | |
|----------------|---|---|--------|------|---|-----|
| 亏损总额 |50 | | | | | |
|----------------|---|---|--------|------|---|-----|
|七、汇算调整户数 |51 | | | | | |
|----------------|---|---|--------|------|---|-----|
| 调增实际应纳税所得额 |52 | | | | | |
|----------------|---|---|--------|------|---|-----|
| 调减实际应纳税所得额 |53 | | | | | |
|----------------|---|---|--------|------|---|-----|
| 调增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54 | | | | | |
|----------------|---|---|--------|------|---|-----|
| 调减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55 | | | | | |
|----------------|---|---|--------|------|---|-----|
| 调增亏损总额 |56 | | | | | |
|----------------|---|---|--------|------|---|-----|
| 调减亏损总额 |57 | | | | | |
----------------------------------------------------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 |地质勘查业、水|交通运输、仓储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 | | |
|建筑业| | | |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
产和供应业 | | 利管理业 | 邮电通信业 | 饮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卫生、体育和社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 |
| | |其他行业|
福利业 | 影电视业 | 服务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局长: 处(科、股)长: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第
经济类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港
-澳
-台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港
-澳
-台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港
-澳
-台
外国企业-港
-澳
-台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国企业
汇总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B类)
编报机关: 经济类型代码 经济类型: 年度 金额单位:千元
-----------------------------------------------------------
| | | 合计 | | | | | |
| | 行 |--------|农、林、| | |电力、煤| |
| 项 目 | | |比上年增| |采掘业|制造业|气及水的|建筑业|
| | 次 |累计数| |牧、渔业| | |生产和供| |
| | | |(减)额| | | | | |
|----------------------|---|---|----|----|---|---|----|---|
| |一、登记企业户数 | 1 | | | | | | | |
| |---------------|---|---|----|----|---|---|----|---|
| |二、停业企业户数 | 2 | | | | | | | |
| |---------------|---|---|----|----|---|---|----|---|
| |三、开业企业户数 | 3 | | | | | | | |
| 户数 |---------------|---|---|----|----|---|---|----|---|
| |四、汇算清缴户数 | 4 | | | | | | | |
| |---------------|---|---|----|----|---|---|----|---|
| |五、盈利企业户数 | 5 | | | | | | | |
| |---------------|---|---|----|----|---|---|----|---|
| | 其中:减免企业户数 | 6 | | | | | | | |
|------|---------------|---|---|----|----|---|---|----|---|

|核定应纳税所| 销售(营业)收入总额 | 7 | | | | | | | |
| |---------------|---|---|----|----|---|---|----|---|
|得额的计算 | 应纳税所得额 | 8 | | | | | | | |
|------|---------------|---|---|----|----|---|---|----|---|
| |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9 | | | | | | | |
| |---------------|---|---|----|----|---|---|----|---|
| | 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10 | | | | | | | |
| |---------------|---|---|----|----|---|---|----|---|
| | 减(免)企业所得税额 |11 | | | | | | | |
| |---------------|---|---|----|----|---|---|----|---|
| | 应纳地方所得税额 |12 | | | | | | | |
| |---------------|---|---|----|----|---|---|----|---|
| 所得税额 | 实际应纳地方所得税额 |13 | | | | | | | |
| |---------------|---|---|----|----|---|---|----|---|
| 的计算 | 减(免)地方所得税额 |14 |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